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马晓雄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作者:继教院 时间:2013-09-23 点击数:
应继续教育学院和中文系的邀请,国家宋庆龄基金会校长培训项目主讲教师、陕西省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主讲教师、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培训项目主讲教师、陕西省委讲师团成员、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马晓雄教授,于2013年9月16日和9月18日为我校承担的“国培计划(20123)”——陕西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初中语文学科培训班作《文化建设与师德建设新论》专题讲座。广阔的文化视野、生动地鲜活案例、深邃的理性思辨、创新的价值观念和丰富的理论架构,使大家倍受启发。
马教授认为,从农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知识的形态和载体发生根本转型,知识垄断不复存在,现代教育更强调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学习,更重视体验和智慧,张扬开放而非封闭的特点,引导和鼓励教师自由发展、自我提升,倡导依靠职业岗位实现个人价值和利益最大化;尊重、关爱教师而非强化约束和控制机制,帮助教师享受职业乐趣而非增加职业和心理压力,帮助教师塑造“师道尊严”而非销蚀和损害“师道尊严”,帮助教师增加个人和家庭幸福而非倡导牺牲个人幸福与家庭文化传承,就成了师德建设的创新任务,回答了师德建设如何与时俱进的严峻问题。
在对“师道”与“师德”、职业道德、教育功能、 “学生”、 “教师”、 教”和“育”等范畴进行全新解读之后。马教授指出,“道”运用于教师职业就是“师道”,“师道”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就是“师德”,只有不断以“师德”滋养的“师道”才能持久。“师德”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产物,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凝聚,是建立在欲求正当之物(德)而选择正当之行(道)的优秀品质。教师在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与领导和上级关系、与家长关系中都要注意“师道”修练。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学生为本,科学定位自我,做公正而宽容的人、热情关注学生的人、帮助学生进步的人,做民主型、慈母型、朋友型教师,构建良好师生的关系。然后对师道到修炼、师德塑造、形象设计、师道自悟、师德功能的发挥等提出了全面的建议。他形象的比喻道:良师如佛,佛心:一切为了学生。佛面:为了一切学生。佛力:佛法无边,佛眼观世,有求必应,为了学生的一切。千手千眼:遍观世间,遍护众生。伸一千次手,用一千只眼育人,就有一千颗心来敬你、爱你!开阔了学员师德建设的视野,拓宽了学员师德塑造的途径,教会了学员彰显师德功能的技巧,学员感到非常实在和受用。